加拿大华裔电影人钟情中国电影题材
作者:加拿大国家广播 – 方华、中国北京广播电台 – 刘智嘉
收听今天的联合制作的节目给您讲述的是加拿大华裔电影人开发中国电影题材富矿的故事。
两次以中国题材获得金马奖的加拿大导演张侨勇

首部中国大陆和加拿大合作摄制的电影纪录片“千锤百炼”获得了2012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千锤百炼”根据四川会理一所拳击训练学校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中国最早的职业拳击手齐漠祥退伍后进入拳击训练学校当教练,与他的学生们一起战胜重重困难、坚持梦想、赢得奥运奖牌的故事;这部电影也反映了中国乡村贫困少年的梦想与生活。
获得台湾2012年金马奖的电影导演张侨勇在加拿大长大,父母都是华人,分别来自海峡两岸。张侨勇的纪录片“千锤百炼”是他第二次获得金马奖,上一次在2008年以“沿江而上”一片拿下金马。
如果说“千锤百炼”讲的是普通中国人奋斗不息的故事,那么“沿江而上”讲的则是长江三峡移民与旅游长江的外国人之间的对比、以及两位不同成长背景的中国年轻人之间的对比。几年前在纪录片“沿江而上”获得金马奖后张侨勇曾说,他想利用长江上的豪华游轮作为隐喻,上面几层是有钱的中外游客,他们在欣赏沿岸的美丽风景;而甲板下面却是辛苦工作的底层人士。在“千锤百炼”获得金马奖之后张侨勇说他很佩服中国民众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他说,我的中国血统和在加拿大长大的背景让我产生了探索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强烈愿望。
对中国文化的饥渴和讲述普通百姓生活故事的强烈愿望不但促使张侨勇选择中国社会的题材来拍摄电影纪录片,而且给了他发掘电影题材和讲述电影故事的独特视角。 他说, 我是在加拿大长大的华裔、一半西方一半中国,很自然的会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情。
在加拿大留过学的韩轶谈制片人遇到的挑战
而风华正茂的韩轶在中国的电视台做过记者、在加拿大读过研究生,用电影艺术手段讲述动人故事的追求使得她与张侨勇在“千锤百炼”这部电影中进行了合作:张侨勇做导演、韩轶做制片人。
韩轶说,之所以选择中国拳击作为故事题材是因为出生于加拿大的华裔导演张侨勇自小就对东方武术和西方拳击感兴趣,此外本片的一位制作人也是个中国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取得第一块拳击项目金牌之后,大家就萌生了要拍一部中国拳击影片的想法。经过调研和接触,最终选取了四川省会理县第二中学拳击队作为拍摄的主要对象。
“千锤百炼”一片的导演张侨勇在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采访时说,他选择拳击这个题目还有另外一个考虑,这就是中国多年来是个强调集体主义和为国争光精神的国家;而拳击却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运动。就象“千锤百炼”电影中人物所说的,参加拳击学校的农村孩子们知道如果不刻苦训练并竭尽全力参加每一场比赛,不用说出名、脱贫,以后一辈子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张侨勇认为这样的“集体主义”和“为个人奋斗”的矛盾观念能帮助揭示和展现更丰富、更真实的人物和生活。
尽管《千锤百炼》赢得金马奖,但是在2009年开拍之初,缺乏资金是其最大的困扰。韩轶说开拍的第一年,整个团队没有拿到任何报酬,导演、制片人也都是自掏腰包近20万元。韩轶讲述了作为制片人遇到的最主要挑战。
“千锤百炼”这部电影的主要资金来自加拿大与中国大陆;是加中合作的融资与制作方式。以中国社会为题材的加拿大获奖纪录片“归途列车”的华裔导演范立欣为联合出品人之一,而另一位联合出品人是cnex基金会创始人蒋显斌。
同吃同住捕捉真挚而又精彩的镜头

四川会理是一个约有30万人口的地区,海拔较高、生活水平较低。参加拳击运动是农村男孩、女孩们出人头地甚至走向世界的一个难得的机会。教练齐漠祥选择拳击选手苗子时不问别的,就问每天上学走多长时间,如果两个小时或更多就可能会被收下,因为天天爬山下坡的走这么长时间自然就有了很大的肺活量、耐久力和良好的体型,也就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拳击冠军。
有时是为了节省资金、有时是因为条件限制,“千锤百炼”摄制组经常要与被拍摄对象同吃同住。这样长时间同吃同住的生活使得摄制组与拍摄对象们感情深厚,主角们都几乎忘记是在参加电影的拍摄,在镜头前表现得很自然。制片人韩轶认为,同吃同住的生活帮助摄制组捕捉到了真挚、珍贵和精彩的镜头。
韩轶指出,纪录片有很多未知的因素,每个主角最后的发展都不可预知;所以开始摄制组大范围跟拍了很多人,然后缩小到了4、5个,最后才缩到了影片中的两个;可以说影片的成功就跟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是千锤百炼。
“千锤百炼”胜在是讲故事的纪录片
在金马奖获奖感言中导演张侨勇特别强调这部电影是“正式电影”。
“千锤百炼” 制片人韩轶认为该片获奖致胜的关键之一是该片在拍摄时就以电影的观赏要求来呈现,达到了电影的制作水准。张侨勇和韩轶都希望通过“千锤百炼”这部电影改变大家对纪录片的看法,希望它能打动更多的人。
从技术层面上看“千锤百炼”这部电影也独具特色,这就是全片不靠访问和旁白升华主题,而是靠人物日常生活的艰苦和拳击练习的残酷打动人心。齐漠祥教练在片中有一句话很醒目:“有些人打拳击赛感觉是去赴刑场,你们要把它当作表现自己的舞台。”
“千锤百炼”导演张侨勇认为加拿大特有的纪录片传统让他多有受益。张侨勇说他喜欢把纪录片拍成正式电影那样有故事和剧情、还有主角,而不是象新闻片那样。他说,这样讲故事的纪录片英文和法文叫“真实电影”,拍摄和制作比较耗时,用2到3年的时间是正常的。
但纪录片也有与故事片的明显区别,就象加拿大电影局 (NFB)对纪录片核心宗旨的定义那样,“纪录片是对现实和真实的再次诠释”。
受政府资助的加拿大电影局对纪录片很重视,每年都拨款资助不同题材的纪录片拍摄。而且加拿大已经成了世界纪录片市场的一个中心,每年4月份在多伦多都会举行国际纪录片论坛 (Toronto Documentary Forum),并提供买卖双方直接见面的交易机会HotDocs。
纪录片在中国院线仍然难受尊重
让“千锤百炼”电影的制片人韩轶苦恼的一件事是,大部分中国电影观众还没有掏钱去影院看纪录片的习惯,因此院线一般不愿意和纪录片合作;即便公映,也就安排在很少有人去看电影的时段,比如周一上午,然后再告诉你没有票房,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韩轶的一大希望是让“千锤百炼”这部获奖也获得业内人士好评的纪录片能够在中国各大城市的电影院放映,与商业片公平竞争,看看这样的纪录片电影到底有没有票房。
韩轶希望有一天,纪录片能够和商业大片一样获得同等的尊重。
中国有大量的电影题材富矿等待开采

加拿大华裔电影导演张侨勇和在加拿大留学后回中国发展的制片人韩轶虽然对今后几年的规划各有不同,但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认为中国有丰富的电影题材有待发掘。
他说,我认为电影的未来会在中国,作为华裔电影人继续在中国大陆工作和拍摄有关中国的电影是理所当然的。为了拍摄中国题材的故事片和纪录片我会在中国居住几年,虽然喜欢象会理那样的小城镇,但要搞电影恐怕还得在北京这样的文化都市居住。
制片人韩轶则准备既做制片也做导演,拍摄一部有关盲人按摩师的电影,前期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在被问到对中国电影界有什么期望时,加拿大华裔导演张侨勇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我希望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能够继续讲述心中最想讲述的与现代社会有关的故事,因为我自己就更喜欢独立制作、真正讲故事的电影,这些电影比那些大制作的商业电影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