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幸存者的回忆:加拿大歌手科尔内耶出版自传

再过不到半年,加拿大歌手科尔内耶(Corneille)就要满40岁了。尽管在加拿大和他的卢旺达老家都没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但这显然是一个中西相宜的回望和思考的年纪。科尔内耶刚刚出版了自传《太阳消失的地方》。他本星期就此接受了Radio-Canada的采访。

 

科尔内耶自己创作并演唱的专辑《因为我们来自远方》在2002年一炮而红,成就了一个加拿大成功故事。他说,从他在蒙特利尔市南岸的小公寓里一个人写这张专辑里的歌,到他作为法语流行乐坛的当红明星在巴黎香榭丽舍宫和法国总统握手,中间只隔了一年时间。如果再回溯到八年以前的话,他只是卢旺达逃亡人潮中的一个孤身少年,为了不让刽子手看出自己的胡图族血统而徒劳地鼓起鼻翼。

 

图西族,胡图族,外人往往分不清这些名称。而且,大屠杀再惨烈,也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但是对于亲历者来说就不同了。科尔内耶成名后,卢旺达人很为自己的国家出了这么一个闻名整个法语世界的歌手而骄傲,从政府到民间都热烈邀请他衣锦还乡。但是十几年过去,他始终没能下决心踏上回乡之路。

他其实也没有完整地讲过自己在大屠杀中的经历。这也是他写自传的重要原因。但即使是在自传里,写到家人被杀害那一夜,他也只能做到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讲述。人在目击惨祸的时候,会本能地把自己从现实中抽离出来,这是一种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科尔内耶说,他没有办法以亲历者的语气讲这段往事,因为他始终无法让自己像亲历者那样去回忆。也许正是靠着这点距离感,他才能够正常地走到今天。

 

科尔内耶:《同胞的墓地上》(视频中包含大屠杀照片,慎入)

科尔内耶1977年出生在德国。他的父母当时在那里留学。他在德国弗里堡长到六岁才回到卢旺达。他回忆说,他在弗里堡的时候是别人口中的“小黑人”,他很小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回到卢旺达以后,因为口音和生活习惯,他又有了“小白人”的外号。

不过他的童年基本上还是幸福的。弟弟妹妹相继出生。父亲被任命为政府公共工程部的电力局长,成为整个家族的骄傲。他在16岁时喜欢上音乐,那一年还获得了卢旺达电视台的新人奖。

 

© Radio-Canada/Mathieu Arsenault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被暗杀,胡图族开始了对图西族人的大屠杀。科尔内耶的父亲是图西族,尽管他娶了一个胡图族女子为妻,但仍然被看成是需要剪除的对象。科尔内耶说,人总是在最后一分钟才肯相信灾难会降临在自己身上。4月15日夜里,他看到几个士兵进了家门,仍然不相信他们真的会开枪。

他们打死了科尔内耶的父母、妹妹和两个弟弟,但是没有发现藏在沙发后面的他。他在几分钟之内失去一切,成了孤儿。那几分钟以一种不真实的状态刻在了他的脑回路内,从此成为所有恶梦和创作的源头。那年他17岁。

他踏上了逃亡路,凭着不太明显的图西族外貌特征,混过了刽子手的重重关卡。他先是流落到扎伊尔,又辗转去到德国,被父母的朋友收留。1997年,他由叔叔担保来到加拿大。

他的第一张专辑让他一夜成名,生活完全改变。他说,成功也让他再一次与现实脱节。他被包装成坚强不屈的榜样,加拿大梦的象征。但是流行乐坛更新换代很快,他不可能永远做高高在上的偶像。如何回到地面上来,是他要面对的另一个挑战。他说,是写作帮了他。

 

当然还有家庭。他在2006年结婚,现在已经是一儿一女的父亲。

(RCI avec Radio-Canad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分享

卢克.西马尔德
– Radio-Canada多元文化部门主管

探访密西西比

Mississipi

黑人月视频 (法语)

Vidéos

加拿大国际广播中文主页

RCI • Radio Canada International

黑人历史月问卷调查

目前只在北美和英国人们庆祝黑人历史月。您觉得它有必要成为世界性节日吗?

查看結果

加载中 ...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