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加入加拿大海军的华人罗景鎏(1909-2012)

罗景鎏(William K.L. Lore)1909年出生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市的一个华人移民家庭,1943年加入加拿大海军。他不仅是加拿大,也是整个英联邦的第一位华裔海军军官。
罗景鎏精通无线电情报收集,并且非常熟悉各类武器和军舰。他的母语是广东话,这在当年加拿大军中是一项难得的特长。二战后期,他被借调到英国太平洋舰队,做舰队司令哈考特少将的助理。
1945年8月,哈考特率领舰队进入香港湾,代表盟军接受驻香港日军投降。罗景鎏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并被派往九龙深水战俘营释放被关押在那里的盟军战俘。他们中有数十名参加过香港保卫战的加拿大军人。
1949年解放军进驻上海后,罗景鎏被加拿大政府派去帮助加拿大侨民撤离。
他退役后取得律师资格,定居香港。2012年9月,罗景鎏以103岁的高龄在香港病逝。
第一位华人议员郑天华(1924-2002)
郑天华(Douglas Jung)的早期经历和罗景鎏颇有些类似:出生在BC省维多利亚市,也是在二战中加入加拿大军队,同样在退役后上了法学院。战后罗景鎏选择留在香港发展,而郑天华回到加拿大,后来成就斐然,一生中创下不止一个“华裔第一”。

1942年新加坡沦陷后,盟军急需懂汉语的情报人员。加拿大政府原本拒绝华人参战,现在不得不急忙征召志愿者。1944年,郑天华被空投到马来西亚,参加一个代号为“遗忘”的秘密军事行动。二战结束后,郑天华用退役军人教育基金进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就读。他是第一个享受这项基金的华裔老兵,数年后也是第一个在BC省上诉法庭出庭的华裔律师。
郑天华在一个排斥华裔的时代长大,幼时甚至没有正式的公民身份。他为华人争取平等权利的努力早在他进入政坛之前就已经开始。他在战后联合华裔退伍军人请愿,要求加拿大政府给予华人同等的公民权利并废除《排华法案》。这项法案在1947年被废除,和郑天华等华裔军人战场浴血及战后的奔走是分不开的。
1957年,郑天华作为进步保守党在温哥华中区的候选人在联邦大选中获胜。当时有很多华人持伪造出生证经香港移民加拿大,俗称“纸生仔”。郑天华在议会提出大赦法案并力促其通过。自1960年起的十年间,有一万两千多名华人“纸生仔”通过这项法案成为加拿大公民。
郑天华曾经担任加拿大驻联合国法律代表团团长。1962年,他被任命为移民局上诉法庭的法官。他也是加拿大勋章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勋章的获得者。他在2002年1月去世,享年78岁。四年后,加拿大政府正式为《排华法案》作出道歉。
第一位华人参议员利德蕙(1941-)
五月份成为加拿大的亚洲文化月首先要感谢利德蕙(Vivienne Poy)。是她2001年在参议院提出这项议案。次年加拿大政府正式把五月份定为亚洲文化月。
利德蕙1941年出生于香港的利氏家族。她先后毕业于麦吉尔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主修历史。在进入参议院以前,她以自创的Vivianne Poy服装品牌闻名于加拿大时尚界。几十年来她多次转换身份:豪门千金,全职母亲,企业家,时装设计师,作家,参议员等等。
利德蕙去年从参议院提前退休,当时接受本台采访,她表示希望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和家人。但是她似乎并没有完全变成家庭主妇:上个月,她的新作《通向应许之地》出版了。这本书讲述的是加拿大华人女性的移民史。
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无限期关闭评论。 我们的社交网络仍然开放并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