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经典小说《街猫》中文版封面。

魁北克经典小说《街猫》中文版封面。

魁北克经典小说《街猫》中文版出版

收听

加拿大的文学一直在国际上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作为双语国家,加拿大有齐整的英语与法语写作的作家群。但是,一提到影响力,加拿大英语写作的作家被遮蔽在美国以及英国文学的阴影之下,而法语文学,则明显被法国文学所淹没。

不过,随着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拿大文学肯定也会受到更多关注。

《街猫》的译者胡小跃。
《街猫》的译者胡小跃。 © Xiaoyue Hu

定居魁北克省蒙特利尔的法语文学翻译胡小跃初初移民时曾决心要翻译十本魁北克著名小说,要把魁北克的法语文学介绍给中国读者。也刚巧,在门罗获奖前后,他翻译的第一本魁北克法语小说《街猫,Le Matou》由漓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胡小跃介绍说,伊夫.博歇曼(Yves Beauchemin)的这本《街猫》真是太出名了,只要说到魁北克文学就都会提到这本书。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全世界的发行量达到了160万册,创下了迄今为止魁北克小说销量的纪录。就算在整个法语文学中,这本书的销量也仅次于《小王子》和《情人》- 听上去确实惊人,而且很显然,这本书是经过了读者的检验的。

《街猫》出版于1981年。这本小说体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社会生活全貌,三教九流。作者很有雄心,他曾经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很受巴尔扎克影响,所以,想写蒙特利尔的“人间喜剧”。

这本书的场景设置非常开阔,有近百个人物,而文风又保持着简单、幽默的风格。胡小跃在《译后记》中说:小说语言轻松活泼,常用调侃的语气来讲述悲惨的故事和不幸的遭遇,这就制造出了喜剧效果,而人物形象和动作的夸张又强化了这种效果。

胡小跃也认为,中国读者对于加拿大的作家、小说非常陌生。尤其是法语小说,他的调查发现,国内大约只在30年前出版过一本上世纪的魁北克作家的法语小说。希望这本《街猫》的出版能让中国读者更了解加拿大魁北克社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胡小跃称,加拿大文学的处境艰难。从他的观察来看,其实,魁北克文学可读性更强,更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主要还是因为魁北克文学受到美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双重影响,而且它更接地气 – 既没有法国文学那么内在, 又比美国文学要少些商业化。

不过,胡小跃也提到翻译魁北克小说的难度更大,因为魁北克的法语和他此前学习接触的法国法语还是不一样,一些词汇的使用、一些俚语都是魁北克独特的,在字典中都查不到。

于是,他到当地图书馆找到魁北克法语词典,常用语词典。好在他和作者也认识,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不停地向博歇曼提出问题。甚至在和本地文学圈的朋友聚会的时候也不忘提问。

胡小跃提到他的“介绍10本魁北克名著的计划”依然在进行中。至少要把“魁北克法语文坛三剑客”的著名作品介绍出去,而这“三剑客”除了博歇曼,还包括已经去世的女作家加布里奥.杜瓦,以及米歇尔.汤布雷。

关于作者:
伊夫.博歇曼1941年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北部的阿比蒂比,5岁时随家人移居到一个只有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克洛瓦。他是在那里上的小学,由于体育不好,他经常躲在家里看书。1962年读完中学后,他进了蒙特利尔大学,获文学和艺术史学士学位,毕业后先是在拉瓦尔大学和蒙特利尔高等商业学校当老师,后进入出版界,之后又成了魁北克电台(即后来的魁北克电视台)的音乐顾问和档案员。

在从事这些工作的同时,他开始写小说,1974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被愚弄者》。他初期的作品大多发表在杂志上,“一共写了五十多个中篇呢,但反响平平”,他自嘲地说,直到1981年《街猫》出版。

1989年,他推出第三部长篇小说《朱丽叶·鲍梅洛》,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爱心而又笑话百出的人物,这个重150公斤的家庭妇女,以热情、善良、开朗和无私赢得了人们的喜欢,成了加拿大法语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形象。

 

 

文章分类:艺术与娱乐
标签:

您看到错别字或其他错误了吗? 点击这里!

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无限期关闭评论。 我们的社交网络仍然开放并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