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Mark Blinch/Reuters

数字时代企业对消费者的心理操控

收听

把10元钱的价格写成9.99,这种吸引顾客的手法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在数字时代,操控消费者的手段日新月异。我们的习惯、喜好和弱点被仔细地观察和分析。目的是从中找出说服我们掏出钱来的最有效方式。

加拿大广播公司本周采访了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莱恩.卡罗,请他谈谈数字时代的消费者操控。

很多人认为网购更方便也更划算,因为可以比较价格。但是莱恩.卡罗说,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正在浏览的价格可能会因人而异。商家可能根据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提高价格,或隐去一项优惠。当然你也可能因为这些信息而获得好价钱。但是消费者应该对私人信息的外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私人信息并不仅限于信用卡号码

消费者可能以为,只要不在网上给出信用卡号码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你平常上什么网站,看哪一类文章,都可以显示你的个人特点。市场越来越经常用新的方式来划分消费者,看把他们放在哪个“篮子”里最合适。如果你不幸被放进“人傻钱多”这个篮子,你在网购时也许就不会获得优惠价。

老年人,吸毒或赌博上瘾的人,如果被发现对某一种商品格外没有抵抗力,他们就会被列入容易上钩的人的名单,有关他们的信息会被某些不择手段的市场调查公司卖给不择手段的市场营销者。

没有弱点制造弱点

但是更大的危险是这些公司并不满足于寻找消费者的软肋,他们会利用我们本身的弱点来制造软肋。让卡罗感到担忧的是,这种趋势在加剧。不仅因为数据收集和存储的技术提供了方便,而且公司越来越容易通过电话、网络,手机的新功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接近消费者。

其实对消费者的心理战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市场营销术早已开始利用我们的不安全感或贪小便宜的心理。但是卡罗说,数字化时代的市场营销攻势更加强大,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力量不对等,而保护消费者的法律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

现在人们的账目往来,消费和日常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高科技提供了方便,但也让人们的活动留下可以追踪的数字痕迹,让商家可以设计不同的和消费者互动的方式。卖护肤美容产品的广告不仅让女性消费者看到用了这些产品以后的美女形象,而且可以选在她们自我感觉最不好的时间让她们看到,例如星期一清晨面对镜子里睡眠不足又没有化妆的面容的时候。你如果在跑步的时候使用手机计算公里数,在你跑得差不多筋疲力尽的时候,你会收到一条跑鞋广告的短信,甚至附送优惠券。

对隐私的侵犯

卡罗认为,这种无孔不入的营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对隐私的侵犯。从主观感觉来说,没有人喜欢随时随地被人观察的感觉。从客观的一面来说,关于你的信息可能会被用在不利于你的地方,会被用来找到接触你和说服你的最有效方式。

网络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比过去丰富的信息。我们可以在网上货比三家,然后去商店里砍价。但是卡罗说,在消费者对企业的信息战中,企业绝对是赢家,它们的背后有强大的专业团队。

卡罗说,他作为高校研究人员,如果要进行一项跟人有关的实验性研究,他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但是一个企业进行消费者心理研究却不用通过任何批准。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文章分类:社会经济
标签:

您看到错别字或其他错误了吗? 点击这里!

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无限期关闭评论。 我们的社交网络仍然开放并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