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加拿大人究竟捐赠了多少财物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数字, 但根据加拿大统计局上个月公布的一项统计结果,加拿大人在2010年给慈善组织的捐款总额达到106亿加元,即平均每名加拿大人捐款446加元。其中报税时有收据的捐款为83亿。而且这个数额在2011年又增加2.6%, 达到85亿。
加拿大有超过8万个在税务局注册的慈善组织,他们有大有小, 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按加拿大著名非营利组织协调网站Charity Village的执行长玛吉·雷特赫德的介绍,其中获得捐款最多的是以医疗研究和关注健康为主的慈善机构,如加拿大癌症研究基金会、加拿大糖尿病联合会等。她说,大多数时候,人们在确定向某一慈善组织捐款时, 是有一些个人的联系和特别的原因。他们决定向医疗保健慈善组织捐款时,或者是有家人,或者是有朋友曾出现健康方面的问题。也有的是对某一领域的社会问题有着特别的关注。“例如, 家里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家属,就会倾向于给这方面的医疗研究捐款。而那些喜欢户外运动的人,则很自然地会更想帮助环保组织。总之,对大多数捐款人来说,有相当个人化的动机。“
当然,这只是人们慷慨捐款的最浅显的动机原因,而有关的研究表明,捐款行为也像其他社会行为一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 有些是简单的动机,有些是社会的群体影响力,还有对慈善组织的信任程度,以及捐款的方便性等。也有研究显示,一些捐款人的行为是受到其所属的政治团体的影响,是出于道德和价值信念而作出捐款行动。如果追究得更深一些,那捐款行为还受到个人价值观和生活理念的影响。他们觉得哪些社会主题更紧急,更需要尽快解决,就会支持为这些社会主题而工作的慈善组织。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市场学与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奥朋海默(Daniel Oppenheimer)曾与别人共同编辑出版了一本书, 书名是《给与的学问:关于慈善研究的经验论观点》( The Science of Giving: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harity)。他认为,捐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感情和实际情况的影响。他们感到有些事需要去推动,需要得到帮助。他举例说,前不久菲律宾发生的飓风灾害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当人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被飓风摧毁的房屋,家庭妻离子散,很多人被触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捐赠的热潮。
而渥太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罗斯·安妮·德夫林(Rose Anne Devlin)则认为,人们捐赠行为还受到另一种较大的影响,就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她说:“很多经验主义的研究都认为,个人的行为受到同事、同伴或周围人的影响。例如许多参加为癌症基金会募捐长跑的人,就是因为有同事或朋友参加了那样的活动;而给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募捐的人中,也有的是因为有兄弟姐妹要求把捐款当作给他们的生日礼物。”
德夫林说,还有一种更微妙的压力可以影响人给某个特别的慈善组织捐款。例如,慈善组织在给潜在的捐款人寄募捐信时,通常会给出一个建议的捐款数额,例如最低100元。 虽然这并不是必须遵守的最低额度,但大多数人会遵循这一要求。她还引用美国的一项研究来证实:研究人员在一家艺术画廊里放了一个巨大的透明玻璃募捐碗,并试着先放进去一些硬币, 结果进来的捐款者很多也往里放硬币, 而在研究人员放进去几张20元的钞票后,捐款者就不只往里投硬币了,而要捐得更多些。

研究人员还探讨了有哪些因素妨碍人们给慈善组织捐款。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渠道是否畅通, 虽然当今互联网很发达, 但又有多少人专门上网寻找为谁捐钱呢?所以, 大多数慈善组织在募捐的资料中仍然列出自己的电话号码。另一个可能会妨碍人们捐款的障碍是心疼从兜里往外掏钱,因此现在很多慈善组织为了避免这种痛苦,采取了迂回的办法,比如不让人们当时掏钱,而是每次从薪水中扣掉一点。
加拿大慈善组织协调网站的雷特赫德说, 由于加拿大有如此多的慈善组织,人们的捐款也越来越明智,更多的人不是只随机捐款,而是有自己的成熟想法,很清楚要为哪个慈善组织捐款。
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无限期关闭评论。 我们的社交网络仍然开放并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