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波纳尔教授的新研究发现,千百年前肆虐全世界和欧洲大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查士丁尼瘟疫和黑死病实际上来源于同一病原体的不同毒株。而且,这种瘟疫的新毒株在人类间流传,这在今后也不是不可能的。这一研究结果在《柳叶刀传染病》网络版发表。
查士丁尼瘟疫发生于公元六世纪,瘟疫蔓延到亚洲、北非、阿拉伯地区和欧洲,据估计有三千万到五千万人死于这种瘟疫,占当时几乎一半世界人口。黑死病爆发于公元十四世纪,造成五千万欧洲人死亡。
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亨特里克·波纳尔教授是一位进化生物学家,他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一起,共同试图破解查士丁尼瘟疫和黑死病的秘密,尤其是查士丁尼瘟疫的来源。

他们从埋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两名查士丁尼瘟疫受害者的牙齿里提取了微小的病菌DNA碎片,这也是科学家们迄今为止获取的最古老的病原体基因组。通过这些碎片,科学家们重组了这种最古老的鼠疫杆菌,这被认为是查士丁尼瘟疫的元凶。从一千五百前的人类头盖骨里提取DNA碎片被认为和大海捞针一样艰难。这一发现也解开了查士丁尼瘟疫的谜团。
科学家们在把造成查士丁尼瘟疫的病菌基因组和人类历史上的其他病菌,尤其是黑死病病菌进行了比较后发现,造成查士丁尼瘟疫的病菌后来逐渐灭绝了。但令科学家们感到惊讶的是,后来造成欧洲黑死病的病菌和造成查士丁尼瘟疫的病菌来自同一病原体。这使科学家们有了这样的猜想,类似的病菌很有可能还会再次出现。
但科学家们的观点是,幸运的是,我们现在有了抗生素,可以用来有效地治疗鼠疫病菌引起的疾病,从而大大减少大规模人类瘟疫发生的概率。
波纳尔教授认为,他们的这一发现实际上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造成人类大规模死亡的查士丁尼病菌为什么会逐渐灭绝?还有,人类为什么那么容易感染鼠疫病菌?在查士丁尼瘟疫发生前后,人类的基因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科学家们希望,他们的研究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现代传染性疾病的机理。
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无限期关闭评论。 我们的社交网络仍然开放并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