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晚上,多伦多公立学校教育局的一个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停办孔子学院的动议。但是最后的决定将在本月底由教育局全体成员投票决定。
《多伦多星报》报道说,委员会成员听取了5位反对者和5位支持者陈述的理由。前情报官员米歇尔.朱诺-克也也在会上发言。委员会需要决定的是,现在就终止与孔子学院的合作还是等到11月份再做决定。今年早些时候,多伦多教育局曾经决定要求有关人员在11月份上交一份报告,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委员之一盖里.格申理事认为,既然已经决定要求更详细的信息,就不应该再提出和赞成这份动议。这会造成一个很恶劣的先例。
但格申是唯一一个投反对票的。委员会其他成员认为,这件事已经拖得太久,而且他们已经听取了市民的意见。凯西.丹迪理事说,我们必须尊重社区的意见,另外,目前已有的信息已经足以表明与孔子学院的合作方式不是教育局应该接受的。
另一个投赞成票的理事哈鲁特.马努吉安则认为,现在多伦多教育局下面已经有数百个中文班了,并不真的需要再来一个孔子学院。
委员会最后以9比1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动议。10月底多伦多教育局全体成员将举行投票,做出是否终止与孔子学院合作的最后决定。
在委员会开会的同时,数百名孔子学院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门外同时举行示威活动。两派针锋相对。但在警察的监督下未起冲突。
芝加哥大学:几个月的续签谈判因一篇采访中断
上个星期,美国芝加哥大学决定暂停和孔子学院续签协议的谈判。该大学的声明说,它和孔子学院方面为签署新协议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谈判。但是,最近见报的一篇关于中国汉办主任的文章对芝加哥大学的评论“有悖于双方的平等伙伴关系”。芝加哥大学方面因此决定暂停谈判。
这篇引起芝加哥大学不快的文章实际上是一篇对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的采访,刊登在9月19日的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上,署名王一。这篇采访题为“文化的困境,在于不知不觉“,通篇谈的都是许琳在孔子学院创立十周年之际对文化交流的思考。只是在文末的“记者手记”中,记者为了形容许琳的“刚柔并济”,举了一个例子:
“许琳的刚与硬,很多人都领教过。今年4月下旬,美国芝加哥大学百名退休教授联名要求停办孔子学院,许琳直接一封信写给芝加哥大学校长、一个电话打给其驻京代表,只有一句话,‘只要你们学校做决定退出,我就同意’。她的态度,让对方着了急,很快答复,校方决定继续办好孔子学院。”
为了这样一段话就决定暂停谈判似乎有点反应过激。这也许是因为,一百多名芝加哥大学教授今年春天联名写信呼吁不再与孔子学院续约,正是因为担心教学受中方控制,学术自由不被尊重。而上面这段文字对双方关系的描述,和“平等的伙伴关系”有些差距,在某种程度上为教授们的担心提供了证据,让此前一面谈判一面努力打消人们顾虑的芝加哥大学校方感到尴尬。
孔子学院上个星期刚刚庆祝了创立十周年。中国国家汉办说,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于2004年。十年后,世界各地已经有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覆盖五大洲123个国家和地区。
收听
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无限期关闭评论。 我们的社交网络仍然开放并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