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Francois Lenoir / Reuters

言论自由与尊重宗教:《查理周刊》主编接受采访

上个星期三《查理周刊》杂志社遭到血洗时,主编热拉尔.比亚尔(Gérard Biard)正在休假,因此逃过一劫。过去一个星期来,他带领编辑部幸存的同事在《解放报》同行提供的会议室里暂时安家,为周刊的照常出版做准备。比亚尔星期一接受了加拿大广播公司法语电台的采访。

《查理周刊》杂志社已成凶案现场,所有物品都在警方控制之下。编辑们连一根铅笔都没有带出来,因此过去几天非常忙乱。今天是截稿的日子,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开始印刷。比亚尔说,现在大家都在埋头工作,因为人手少了,所以比往常的截稿日更紧张。但是《查理周刊》将像过去二十二年来一样,在星期三与读者见面,版面和专栏的安排也和过去完全一样。他希望让老读者看到,《查理》没有倒下;让新读者看到那些“宗教法西斯”仇恨的是一本什么样的刊物。

据信新的一期《查理周刊》将刊登一幅绘出伊斯兰先知形象的漫画。

巴黎枪击案后世界各地有无数人举起“我是查理”的牌子走上街头,甚至伊朗也对暴行表示谴责。但是也有些人认为,《查理周刊》不尊重穆斯林,遭到今日重创是咎由自取。比亚尔说,在上个星期的袭击事件中,除了《查理周刊》杂志社的编辑和作者遇害以外,还有警察、清洁工和商店里的普通顾客也被射杀。他们又何罪之有、咎从何来?

一直保持沉静的比亚尔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声调激动起来。他说,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在为野蛮暴行正名。《查理周刊》的主张是去宗教化,是政教分离。这是民主制度和思想自由的基础,也正是暴徒攻击的目标。因为没有政教分离就谈不上言论自由,“自由、平等、博爱”也只是一句空话。你甚至没有自由的意识。

比亚尔说,每一种宗教政权都不能容忍其他宗教。只有世俗化才能让每一个人喜欢怎么想就怎么想。他希望过去一周里所发生的事能够促使人们思考,能够让去宗教化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容易,能够让《查理周刊》不再被人看作“咎由自取”的政教分离狂人。

思考和讨论

不论枪击案是否能够促进政教分离,但是遇害者的鲜血确实引发了许多思考。一位在枪击案次日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采访的法国记者说,政教分离不仅仅意味着宗教领袖远离国家政权,而且意味着世俗法律高于宗教戒律。宗教禁止某些言行,而法律保障言论自由。如果涉及仇恨与诽谤,那么也要在世俗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裁判。

保障言论自由但禁止仇恨言论虽然是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共识,但是在《查理周刊》的问题上,人们仍然能够看出各国对二者之间的界定有差异。在法国,亵渎神明在过去是上断头台的罪名。共和之后,渎神罪名成为历史,法国成为捍卫政教分离最积极的国家之一。一些法国媒体人士认为,近些年来宗教势力卷土重来,对宗教不敬又有惹祸上身的危险。《查理周刊》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捍卫的是在一个世俗化国家里“渎神的权利”。

但是在注重政治正确的美国,《查理周刊》的风格会让很多人皱眉。专栏记者大卫.布鲁克斯在《纽约时报》刊登的文章就直截了当地题为“我不是查理”。他说,在过去二十年里,如果《查理周刊》尝试进入美国的任何一个大学校园,它的寿命不会长过30秒钟。学生们会指控它散播仇恨言论,行政部门会断绝它的资金,让它关门。

在加拿大,英语媒体和法语媒体对《查理周刊》漫画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而总理哈珀一反“9.11”以来的谨慎言辞,明确表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因为伊斯兰激进分子“已经向所有不严格遵照他们的方式说话做事的人宣战”。

收听
文章分类:国际社会
标签:

您看到错别字或其他错误了吗? 点击这里!

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无限期关闭评论。 我们的社交网络仍然开放并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