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文学奖如何坚持民间道路;路遥家人不同意办这个奖,主办者详细回应;今年得奖作品《软埋》引发风波。
在中国国内文坛,“路遥文学奖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首先,它是极少有的民间文学奖,不依赖于官方文学机构;
再有,开办三年来,围绕着“路遥文学奖”的设立,以及评选出来的作品,争议声一直不断,尤其是今年的获奖作品、湖北作家方方的《软埋》,更是引发了网络大讨论。
“路遥文学奖”的创办者、收藏家高玉涛先生最近正在北美,组织“全球路遥读书会”。借着这个机会,我采访了他。
关于路遥文学奖
高玉涛:设立“路遥文学奖”首先是要纪念路遥。
我认为,路遥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为文学殉道的精神。
路遥是英年早逝,去世的时候只有42岁。
但是,他留下了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比如《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些作品对读者,尤其对底层的年轻人的影响非常大,包括我自己。
再有,我们创办这个民间奖项,主要是因为对目前文学领域整体的不满意,比如目前文坛充斥着的歌功颂德的作品、商业化的作品、以及恶搞,我们都不满意。
我们并不是要说,路遥多么伟大,作品没有缺陷。我们希望这个奖能够发掘出如路遥一般对文学有着执着追求和热爱的人,虔诚追寻文学之路,而不是单纯从名利出发的作品;第二是,希望能够发现超越路遥的作家和作品。
(路遥生前图片,来自网络)
”路遥文学奖“争议之一:《软埋》
高玉涛:在读到这部作品的时候,评委已经感到震撼,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作品。
我们预料到,针对《软埋》会有一些争议,因为它涉及的是土改这个敏感的话题。
但是,没有料到争议如此之大。
(方方的长篇小说《软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湖北作家方方的作品获得今年路遥文学奖,但也引发极左派的攻击。图片来自方方微博)
关于未来
高玉涛:“路遥文学奖”的设立只是第一步,从设立开始,他的目标就是要面对全世界,全球的华语写作。
“路遥文学奖”如何坚持它的民间性?
高玉涛:路遥文学奖,希望体现民间道路、民间声音、民间立场,以及公平公正的精神。
如何在中国目前语境下,坚持这一道路呢?
收听“路遥文学奖:争议之二:家人不同意设奖
高玉涛先生一再强调,他是路遥作品的受益者,也是路遥的好友,所以一直希望能够为路遥做些事情。
他曾经主办过路遥去世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以及书画艺术作品展,他个人出资金,邀请了路遥的女儿、弟弟、以及生前好友等参与。
而通过那次活动,让他对路遥有了新的认识,令他萌发了路遥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文学奖,一个现实主义作品奖项,可以令读者重读路遥,回望路遥,新的角度看路遥。
但遗憾的是,路遥的家人一直反对设立这个奖项。
高玉涛表示,他一直在和路遥家人沟通,希望能够解除误会,沟通还在继续。
(下面是高玉涛对此的解释)
收听
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无限期关闭评论。 我们的社交网络仍然开放并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