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名美国外交政策学者星期一(3月11日)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中国释放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声明说,在这样一个中国和西方之间分歧日益扩大、猜疑加重的时代,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有助于缓和冲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同行之一被监禁格外感到担忧。迈克尔(即康明凯)被逮捕对所有那些致力于促进美中建设性关系发展的人产生了寒蝉效应。”
康明凯去年12月10日夜里10点左右在北京街头被抓走。此前他是国际危机组织的东北亚高级顾问。该组织是一个研究冲突防范的独立智库,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国际危机组织负责人罗伯特.马利(Robert Malley)也是联合声明的签署者之一。他星期一下午接受了CBC的采访。

国际危机组织负责人马利接受CBC采访。(CBC News)
马利说,签署这份联合声明的学者来自不同的研究机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人在他们平日对中国的看法和研究上总是有分歧,但是康明凯案让他们团结起来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一直在主张美国和中国发展更密切的关系。中国政府逮捕康明凯,所释放的信息是中国的大门并没有打开,和中国发展关系是危险的。
马利说,他和他的同事所听到的这个信息引起的担忧不仅来自学者和研究人员,也来自企业界。他们必须考虑现在这种时候去中国是否安全,是否会因为某个和自己无关的原因被抓起来。联合声明的签署者们希望让中国政府明白,这种状况对中国也没有好处。中国政府希望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中国希望加强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以及在其他领域的交流。但是康明凯案传递的信息正好相反。

国际危机组织在网站主页上每日更新康明凯被关押的天数。(ICG)
也许中国政府逮捕康明凯正是为了震慑国际社会。但是马利同时也认为,联合声明签署者们所说的“寒蝉效应”,中国政府是在意的。中国很重视对外贸易,并且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开放和尊重法治的形象。因此中方肯定也不希望看到企业界对去中国旅行不放心,或是那些在各国鼓吹加强和中国联系的人裹足不前。
马利说,康明凯在被捕前经常去中国。他在国际危机组织的工作正是以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加强与中国的联系这种方式来防范危机的出现。如果连这样一个人都会遭到任意关押,其他人会怎么想呢?
马利在采访中一直使用“任意逮捕/关押”这个说法。而对中国来说,孟晚舟才是被任意逮捕,而康明凯是因为从事间谍工作才被逮捕的。另一名被捕的加拿大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被指控为他提供情报。马利说,这是编造出来的罪名。国际危机组织的所有研究都是公开的,其人员去到任何一个国家,总是会让所在国当局了解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康明凯更是好几次受到中国官员邀请,参加活动和研讨会。因为他们想了解他的观点和在世界各地的考察研究,了解国际危机组织在世界各地的考察研究。“不,他在中国不是从事间谍活动。他在中国的工作是国际危机组织一直在做的。……我们的研究和所收集到的资料都在我们的网站上公开分享。”
马利说,联合声明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敌意的。康明凯的命运对他的同行,他的家人和他自己很重要,但是对中国也同样重要。他希望所有和中国打交道的政府和官员都让中国政府知道,他们在关注康明凯案。
联合声明签署者(以个人身份签名):
- 约翰.A.艾伦(John R. Allen), 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将,布鲁金斯学会主席
- 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 拜登外交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
- 尼古拉.伯恩斯(Nicholas Burns),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
- 威廉姆.J.伯恩斯( William J. Burns),前美国副国务卿,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
- 德里克.肖莱特(Derek Chollet),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行政副主席
- 理查德.方丹(Richard Fontaine), 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首席行政官
- 詹姆斯.莱文森(James Levinsohn),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主任
- 罗伯特.马利(Robert Malley), 国际危机组织CEO
- 丹尼尔.普莱特卡(Danielle Pletka), 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 丹尼尔.波特菲尔德(Daniel R. Porterfield), 博士,阿斯彭研究所CEO
- 夏伟(Orville Schell), 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
- 乔赛特.希兰大使(Josette Sheeran)
- 安妮-玛丽.斯洛特(Anne-Marie Slaughter),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
- 尼拉.坦登(Neera Tanden), 美国进步中心主任
- 肯尼斯.韦恩斯坦(Kenneth Weinstein), 哈德逊研究院院长
(RCI with CBC News, Power & Politics, CP)
相关报道:
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无限期关闭评论。 我们的社交网络仍然开放并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