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同道
伊莎贝尔.麦克塔维什医生,1881年出生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她在24岁那年秋天前往中国,还乡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她有个中文名字,叫梅秀英。
从政治上说,这位加拿大女子不能算是白求恩的同道。她是由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派到中国去的。而白求恩,上过小学的中国人都知道,是受加拿大共产党派遣。麦克塔维什在中国的时间前后超过30年,但是只有在她曾经工作过的河南广生医院(今安阳市人民医院),有的老人还记得这位“梅大夫”。
麦克塔维什的父母有四个孩子。她的父亲是个农场主,同时在当地学校里教课。他在麦克塔维什10岁那年突然去世。一家人的生计此后想必不会太富裕,但是麦克塔维什还是在1915年从曼尼托巴省医学院毕业。上个世纪初,女性学医的寥寥无几。她是该校的第三名女毕业生。同年秋天,这位年轻的女医生告别母亲和手足,作为教会医护人员前往中国河南,先后在卫辉、彰德(今安阳)等地工作。
北伐期间,麦克塔维什曾短期回国躲避战乱,在家乡还不忘为教会和医院募捐。1931年再次去中国。抗战期间,她曾经被日军关押。获释后她回到加拿大,在阿尔伯塔省工作了几年后又重返河南。但不久刘邓大军攻打安阳,加拿大领事馆通知麦克塔维什撤离。据说,她走时颇不情愿。她最终在1947年(一说是1949)告别中国。在后来的日子里,太平洋彼岸的那片土地,经常是她演讲时的话题。
麦克塔维什在1953年去世,享年72岁。这个幼年丧父的女子,为什么会在那个年代选择学医?生长于封闭的中部小镇,怎么会对遥远的中国发生兴趣?基督教连牧师都可以成家,她为何终生未婚?还有,豫北三十年,她讲的中文,是否带点河南味儿? 希望以后能找到更多有关她的资料。